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团学新闻  -  团学动态  -  正文

我校学子与港澳青年共赴“寻根访祖之旅”

发布日期:2025-08-18  阅读量:

8月11日至15日,由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文物局、黄帝陵基金会、陕西省青年联合会、陕西省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陕港澳青年“寻根访祖之旅”研学交流营活动在陕西举办。我校四名学子参加了此次研学交流,与港澳青年共同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传承文明根脉。

此次研学交流围绕“寻访中华根脉 追梦民族复兴”主题,陕港澳青年“寻根访祖之旅”研学交流营的足迹从黄帝陵的古柏浓荫延伸至延安的窑洞灯火,从陈炉古镇的千年窑火绵延至炎帝陵的晨钟暮鼓,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与文脉中,共同触摸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精神内核。研学交流营还先后走进耀州窑博物馆、宝鸡西府老街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加深了三地青年对国家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与发展认同。我校学子通过此次“寻根访祖之旅”,在与港澳青年的深度交流与互动中,沉浸式体悟了中华文明的根脉所系与精神内核,铸牢了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深植了守护共有精神家园、共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坚定信念,为未来携手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篇章注入了澎湃的青春力量。

研学心得

这次陕港澳青年寻根访祖活动,让我对“根”与“国”有了更沉的感受。站在黄帝陵前,所有人都很安静。那一刻忽然懂了,不管我们来自哪里,脚下踩的都是同一片祖先走过的土地。这种血脉里的联结,不用多说,却格外清晰。到了延安,杨家岭的窑洞、枣园的老院,比想象中朴素。但正是在这样的地方,老一辈人靠着信念熬过了艰难岁月。这让我明白,今天的安稳不是凭空来的,是前人用担当拼出来的,这种精神应该始终铭记。和同学们相处的几天,我们深入交流,畅所欲言,原本陌生的人,因为同走这一路,对这片土地有了同样的感受。这次活动让我在心里刻下了更实在的东西:对历史的敬畏,对祖国的热爱,还有对“我们同是一家人”的笃定。

——文学院2024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生  杨蕊伊

这次陕港澳青年“寻根访祖之旅”让我倍感难忘。在黄帝陵的活动,让我身为中国人的归属感更强了。在延安的革命纪念馆、杨家岭和枣园旧址,仿佛能看到先辈们为革命拼搏的样子,懂得了担当和责任。晚上在广场唱红歌,大家一起使劲儿唱,那种团结和热血,特别让人振奋。在铜川体验陶艺、参观耀州窑博物馆,到宝鸡看青铜器,这些传统技艺和文化能流传至今,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一代代传承者的坚持。研学之旅,我和伙伴们一起看历史、悟精神,更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要牢牢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与魂”,始终以高度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汇聚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青春力量。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4级化学专业本科生  成果

“寻根访祖之旅”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延安,这座信仰的灯塔,以革命纪念馆的史料、杨家岭的窑洞、枣园的灯火,向我诠释了信仰的纯粹与坚韧。当红歌激荡心胸,当《延安 延安》的舞台光影亮起,我看见信仰点燃的青春如何重塑山河。踏入铜川,千年不熄的窑火与亲手抟泥制陶的体验,让我触摸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脉动;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何尊斑驳,肃立炎帝陵前缅怀人文初祖,让“根”的意识深扎在我的内心。尤为珍贵的是,在与港澳青年的朝夕相处与思想碰撞中,我真切感受到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这融入血脉的“寻根访祖”,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照亮我们前行的永恒火炬,召唤着我们接续奋斗,共筑复兴伟业。

——生命科学学院2023级中药学专业本科生  张凯琦

与港澳青年同行,踏上寻根铸魂之旅。西安古城墙的厚重、宝鸡青铜器的斑驳,无声诉说着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黄帝陵前,指尖抚过古老碑文上的姓氏,血脉相连的悸动在三地青年心中激荡——原来我们的根,深扎于同一片黄土.延安精神如灯。枣园那盏煤油灯虽小,微光却仿佛穿透时空,映照出窑洞中那些为民族未来伏案的身影。它照亮的不只是历史长夜,更是我们心中不灭的信仰航标。在铜川照金,革命纪念馆内简陋的武器无声诉说着青春搏命的故事。凝视它们,一股源自历史深处的力量注入心田:那用血肉铸就的信念,正是民族精神不朽的脊梁。车轮驶归,历史山河的壮阔与同行伙伴的青春面庞交叠。此行让我从未如此清晰:生于陕西的我们,是这片黄土地养育的儿女,更是奔腾不息的民族血脉中鲜活的支流。根须深扎处,新芽正破土。深植于血脉的信仰与使命,必将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由我们接续书写。

——化工学院2024级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  吴昊

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 COPYRIGH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西安郭杜教育产业园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 710127        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