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心系民生法制建设 关注神木未来发展——记法学院赴神木县法制调研实践

发布日期:2013-07-25  阅读量:

2013年是神木县发展坎坷的一年。“以资源换经济发展”、“非法民间借贷”等刺眼词汇,都将神木这个小县城推到了风口浪尖。为了深入了解神木的民生工程以及法制建设,西北大学法学院法制实践调研团联合神木县司法局开展了以“心系民生法制建设 关注神木未来发展”为主题,为期五天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714日晚6时,西北大学法学院赴神木县法制调研实践团于西安城北客运站出发,赴陕北榆林市神木县。因陕北暴雨频发,山体滑坡严重,原定火车列次被取消。我们一行师生18人只得转而乘坐大巴前往。我们的启程不很顺利,但同学们下乡的热情有增无减。经历六个小时的车程,715日零时,大巴停运,我们到达榆林市靖边县统万城的高速路出口休息处。经过五个小时的休整,五时我们继续出发,终于于七时左右安全抵达榆林市神木县。神木县的环境建设在途中我们已经做了初步了解。带队老师田海与辅导员老师陈竞积极联系当地对口单位、协调各项事宜。团员同学们则在住处调整,开会讨论后期活动计划、准备文艺晚会节目。

716日,“三下乡”活动正式开始的第一天,我们去往神木县迎宾广场进行问卷调查。住处到广场的距离并不很近,小小的面包车塞下了14个同学。我们穿着统一的绿色队服,忍着高温一路高歌前行,充分反映出了法学院学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经过大约十五分钟,我们安全抵达迎宾广场。拉出横幅,摆出一摞摞普法宣传册,团员们手拿一张张调查问卷开始了今天的工作。调研的过程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顺利,甚至是困难重重。

本以为让居民将自己的想法反映到问卷上只是提笔落笔的事,但实际却不那么容易。以经济发展迅速著称的神木县居民的文化水平却普遍不高,调研对象中一大半居民甚至不识字。这就给我们出了一个大难题——问卷看不懂怎么办?我们的团员同学并没有被困难所打到,而是积极思考解决方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念给居民们听。从同学们的讲述中,神木居民们对神木的民生工程有了大概的了解,并表达出了自身切实的体会与对政府以及法制建设的希望。

因为近几年经济的衰退,老百姓的收入减少,甚至一大部分人处于失业待业状态。一方面神木人民们对于政府政策不见效而着急,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政府能积极帮助神木。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居民不愿意配合我们的调研活动。他们所期望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能让他们从危机中解脱,而不是了解再了解。我们的团员同学对此表示理解,并做出耐心解释,告诉他们前期调研一样很重要,调研结果会对政府计划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总之,同学们奔波于人群之中,积极了解民生,解决居民的问题。调研活动总体进行得不错,第一天的工作在美丽的晚霞中结束。同学们表示十分充实且受益良多。

717日,全体团员走进神木县马镇进行调研。马镇是神木县城北部的一个小村庄,离县城很远。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盘山路,我们终于安全抵达。同学们一个个都面容憔悴,笑称终于切身体会到了村民们上山下山的不容易。稍作休息后,我们参观了神木县马镇政府,由当地负责人介绍了马镇司法局的日常工作。在司法局里,我们接触到了大量卷宗,体会到了实际的司法工作与书本知识的差距。一个地区的司法部门不仅要解决常规问题,还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法律工作。如我们马镇政府就开展了社区矫正和帮教工作,让犯罪的村民在当地接受考察以及改造。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更要多多接触实践,才能将所学很好地运用。到了下午,我们走进马镇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我们发现镇子上都是留守老人与孩子,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这给调研造成了一定困难。于是我们便采取走访的方式进行口头询问了解,再由同学们自行整理信息,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718日,回到县城的我们参观了神木县司法局。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了解了县司法局的日常工作,并与昨天马镇司法所工作做了对比。疑问所管辖的地域范围不同,神木县司法局的工作更为复杂。除了社区矫正与帮教,还有法律援助等项目。多种工作的开展给神木县人民以及外来务工的人民以法律援助的机会。在工作人员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我们也仿佛看到了自己今后的工作状态。同学们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为人民解决困难的法律工作者。下午,我们有幸参观了神木县秦北律师事务所。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律师们的工作,以及民案、刑案的具体操作,同学们都表示受益匪浅,更引起了一部分同学对律师这个职业的浓厚兴趣。这一天里,我们实际是对当地的法律工作现状进行了考察。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大家都在积极为人民解决各项法律问题,神木的法律前景还是十分可观的。

    直至20日,西北大学法学院赴神木法制调研实践“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团员同学们坐上了回西安的火车。一路上我们彼此交流着神木一行的感受。有的同学感叹着民生工程不是非常见效希望改进,有些则坚定着今后身为一个法律工作者的普法于民的决心。总之,短短几日带给我们的是宝贵的时间财富。若有机会,来年暑假我们依然热切下乡,了解民情充实自我!




责任编辑:王超逸

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 COPYRIGH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西安郭杜教育产业园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 710127        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