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充实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已经是本次暑期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19日上午,实践团迎着朝阳出发进行最后一次调研活动。今天我们来到大荔县城关镇的秦豫村,据悉,这里有很多河南籍的农户,而陕西称“秦”,河南称“豫”,故取名秦豫村。
随后,调研组分成三个小分队,挨家挨户发放调查问卷,就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和主要问题同村民们深入交谈。很多村民对太阳能、自动化、物联网等技术不了解,队员们就耐心地给予一一讲解。村民们也积极热情的配合调研,提出很多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一位学历只是高中毕业的老伯,却早已给自家的猪圈实施了高科技的保护。老伯表示,一年前开始将红外摄像头按装在猪圈中,便于实时监控猪场的情况。他说,电脑、摄像头等设备的应用非常必要和有效,不仅提升猪场的信息化水平,还利于防疫管理。另一位40岁左右的大叔也是科技农业的拥护者和践行者,自己研究、制作了自动卷帘机、自动喷灌机等自动化设备,大爷表示对自动化技术相对了解,加上几十年的务农经验,能够有针对性的研究出更适合自己农作物种植情况的自动化设备。但没有资金购买相关机械配件和设备,制约了张大爷进一步的尝试。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像这样的土专家在村里还有很多,科技农业的想法早已深入人心,现代农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些人,他们积极接受新科技,积极应用新技术,与时代共进步。
此外,我们采访了秦豫村第一个为自己的农作物建棚的张大姐,张大姐说家里种了十余亩的蔬菜瓜果,建大棚有利于维持棚内温度恒定,提升作物产量。但是,阿姨也道出了她的难题,由于地方偏远,电线杆的拉线成本太高,大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通电。我们随即向阿姨介绍了太阳能知识,建议可以引入太阳能技术,利用太阳能电池为大棚供电。张大姐对我们提出的建议十分欣喜,她表示会积极和村政府沟通,早日应用太阳能技术解决大棚供电问题。张大姐还热情邀请大家来到自己的葡萄园摘葡萄,甜甜的葡萄滋润了每个队员的心窝。
完成了对农户家庭的调研,实践团同村民们一一告别准备离开,刚刚走到村口,被一阵喧闹的孩子声吸引。十余名孩子们围着实践团成员热情挽留,大家随即停下来同孩子们互动,教他们唱歌,做游戏,同时宣传西北大学优良的精神风貌,孩子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要上西北大学。午后,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欢笑声中,实践团结束了本次调研活动。
回到驻地,实践团举行了本次赴大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闭幕仪式暨总结大会。会上,杨红涛老师总结了7天来的实践活动,肯定了大家的工作,并布置回程后的下一步任务。杨老师强调,收集问题、获取数据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要真正发挥我们的专业特长,把所学所得落到实处,真正惠及农民,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农村信息化建设中,这才是本次实践调研活动的最大意义。随后,大家开始整理7天来的调研数据,交流本次暑期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探讨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虽然只有短短七天,但是大家受益匪浅。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增长了对科技农业发展现状的认识,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社会位置和价值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大家都满怀信心和期待,希望能继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学有所用,为现代农村信息化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王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