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记者 程洁欣)3月29日晚7点,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多功能厅座无虚席,“侯外庐学术讲座”第十五讲活动在众目期待中拉开了帷幕。此次讲座以台湾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白先勇先生“从《台北人》到《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为题。现场莅临领导及老师有校长方光华、人事处处长令狐培选、社科处处长刘丰、文学院院长张弘、文学院杨乐生教授等。
讲座开始前,文学院院长张弘首先对白先勇先生做了简短介绍,接着方光华校长发放西北大学兼职教授聘请书,并风趣道:“白先勇教授以后就是我们西北大学教职工的一员了”。
聘任仪式后讲座便开始,作为一名已经76岁的老者,白先勇教授展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与活力,他思维敏捷清晰,谈吐风趣,在长达3个小时的讲座中,一直站着与台下数百学子展开关于文学与历史话题的交流,报告厅里连走廊都被环绕得严严实实,甚至因室内坐不下,众多慕名而来的学生只能站在室外,临墙而听。
讲座伊始,白先勇教授就强调中国文史不分家的传统,为自己从《台北人》开始、以文学笔法承载历史构架的写作手法述因。《台北人》是白先勇教授的代表作,书中用十四个短篇小说勾勒了一个特定环境下社会的众生相。在白先勇看来,历史与文学两支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非常重要,“在我眼中,与西方文学源自史诗发展不同,从《史记》《资治通鉴》,到《三国演义》《红楼梦》……中国文学一直和历史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彼此缠绕,同根同源。” 也正因此,白先勇说,“我们是一个非常看重历史的民族,历史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无论是精神,还是道德,都是非常重要的标杆。”
接着白先勇教授结合几十张浓缩了父亲白崇禧一生戎马的旧照片,分别讲述了父亲在武昌起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使学子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认识了这段历史。在讲述过程中白教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将一件件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声情并茂地展现给台下的学子。
去年,白先勇教授了却了自己长久以来的一大心愿,完成《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一书。书中,他以一个文人的视角,记录和讲述了父亲白崇禧与民国的历史。白先勇自言,自司马迁作《史记》以来,中国不乏作传者,之于自己,白先勇表示,自己讲述父亲与民国,就是为了还原历史。
他也笑着回忆了自己曾回到大陆看电影《血战台儿庄》时的情形,“电影拍得不错,只是父亲被演得不像,应该让我去选这个角色嘛。”他打趣道。
讲座持续了三个多小时,76岁的白教授只喝了三口水。讲演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持续了一分多钟。最后由文学院杨乐生教授进行了点评,他说年过古稀的白教授给他的印象是“温文尔雅,玉树临风”,并称赞道白教授二十多年来推广昆曲,对发扬中华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个人的功劳相当于政府多个“有关部门”联合起来的功劳。
白先勇先生在西大
白先勇
白崇禧前为白先勇
一九五八年,白崇禧与白先勇在台北松江路一二七号家中合影
责任编辑:吴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