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听白先勇先生讲“文学与历史”

发布日期:2013-04-01  阅读量:

本站讯(记者 程洁欣)329日晚7,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多功能厅座无虚席,侯外庐学术讲座第十五讲活动在众目期待中拉开了帷幕此次讲座以台湾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白先勇先生从《台北人》到《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为题。现场莅临领导及老师有校长方光华、人事处处长令狐培选、社科处处长刘丰、文学院院长张弘、文学院杨乐生教授等。

  讲座开始前,文学院院长张弘首先对白先勇先生做了简短介绍,接着方光华校长发放西北大兼职教授聘请书,并风趣道:“白先勇教授以后就是我们西北大学教职工的一员了”。

聘任仪式后讲座便开始,作为一名已经76岁的老者,白先勇教授展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与活力,他思维敏捷清晰,谈吐风趣,长达3个小时的讲座中,一直站着与台下数百学子展开关于文学与历史话题的交流,报告厅里连走廊都被环绕得严严实实,甚至因室内坐不下,众多慕名而来的学生只能站在室外,临墙而听。

  讲座伊始,白先勇教授就强调中国文史不分家的传统,为自己从《台北人》开始以文学笔法承载历史构架的写作手法述因。《台北人》是白先勇教授的代表作,书中用十四个短篇小说勾勒了一个特定环境下社会的众生相。在白先勇看来,历史与文学两支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非常重要,“在我眼中,与西方文学源自史诗发展不同,从《史记》《资治通鉴》,到《三国演义》《红楼梦》……中国文学一直和历史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彼此缠绕,同根同源。” 也正因此,白先勇说,“我们是一个非常看重历史的民族,历史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无论是精神,还是道德,都是非常重要的标杆。”

  接着白先勇教授结合几十张浓缩了父亲白崇禧一生戎马的旧照片分别讲述了父亲在武昌起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使学子们一个崭新的角度认识这段历史在讲述过程中白教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将一件件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声情并茂展现给台下的学子。

  去年,白先勇教授了却了自己长久以来的一大心愿完成《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一书书中,他以一个文人的视角,记录和讲述父亲白崇禧与民国的历史。白先勇自言,自司马迁作《史记》以来,中国不乏作传者,之于自己,白先勇表示,自己讲述父亲与民国,就是为了还原历史。

  他也笑着回忆了自己曾回到大陆看电影《血战台儿庄》时的情形,“电影拍得不错,只是父亲被演得不像,应该让我去选这个角色嘛。”他打趣道。

  讲座持续了三个多小时,76岁的白教授只喝了三口水。讲演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持续了一分多钟。最后由文学院杨乐生教授进行点评,他说年过古稀的白教授给他的印象是“温文尔雅,玉树临风”,并称赞道白教授二十多年来推广昆曲,对发扬中华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个人的功劳相当于政府多个“有关部门”联合起来的功劳。

白先勇先生在西大

白先勇

白崇禧前为白先勇

一九五八年,白崇禧与白先勇在台北松江路一二七号家中合影

 责任编辑:吴漫

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 COPYRIGH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西安郭杜教育产业园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 710127        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