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记者:化鞠臣)这是西北大学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次。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那些曲曲折折,坑坑洼洼的乡关小道,是我司空见惯的。犹记得儿时,那些奔跑在小道上的回忆,幸福而朦胧,留下许多甜美的回忆.然而,硅步与千里之分,游戏与行军之别,还是让我这个以吃苦耐劳为常务的乡村人,从心灵里也只能用一个词去形容11月25日的野外行军拉练,那就是-----震撼!
全长25公里,中间经历24次曲折的拐道,穿越平平陡陡,高高低低的山地,丛林,河谷,荒丘。那些乡间的小路,没有一条会让你想起校园那平坦开阔的环道,路面上那些突突兀兀,的石块土包,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大地母亲的问候,还有许久未曾经历的酸痛。许多人在它“亲切”的关怀下,脚底长起了水泡,磨掉了皮肉,不得不用一瘸一拐,一跳一跃的舞步,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就连那些平时很普通的柏油路,一双双疲倦的脚掌踩在上面,它也变得那么不近人情,生冷而坚硬。那一排排参差不齐的乔木与灌树,虽然残留了一丝秋天的静美,却也让我们的行军,变得格外困难。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供二百多人全体休息的空地,还是因为采土挖沙而遗留下来的“古迹”。迎接我们的,只有那一堆连着一堆,毫无生气可言的荒丘……
(一)出征
公元2012年11月25日上午8点30分,西北大学东门停车场内,西风烈烈,红旗招展,我西北大学全体国防生,按模拟营编制,由西向东,从一连到三连的顺序,整齐站立,挺胸抬头。我们正在接受西北大学选拔培训办公室于主任,郭干事的检阅,也进行着出征前最后一次磨砺。于主任与郭干事先后于队前讲话,向大家阐述了我西北大学国防生在十八大顺利召开之际响应党的号召,根据部队的实际需要,进行冬季野外行军拉练的开拓创举与伟大意义,也讲述了我们这次活动的行军路线和过程中的具体流程,其中最让人精神一振的,就是那代表选培办殷切希望和我军优秀爱民传统的两项纪律:一·严格按照部队管理或行或止,一切行动听指挥;二·必须亲民爱民,爱民之一物一畜,问路和气,说话礼貌,不得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与百姓发生冲突,否则,严惩不贷!随着一阵地动山摇的呼喊与口号声,我西北大学国防生从学校东门正式出发,开始为期一天的野外行军拉练活动。
(二)难忘 “脚印坡”,英勇尖刀班
开始行进了,从学校出发到周家庄村的道路是一段大路,行动颇为轻松,同学们脸上,都挂着灿烂无比的笑容,仿佛这不是行军,而是一次普通的“冬游”而已。孰知“长路无轻担,行百里者,半九十尔”。接下来的遭遇,马上就告诉所有人,这不是游玩,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山地行军。
过了周家庄村之后,全队突然一阵躁动,止步不前,许久才从前方传来口讯:尖刀班向前一公里搜寻探路失败,暂时不能行进,原地待命!一阵唏嘘之声,大家才知道目前面临的,是多么大的实际困难。须知尖刀班行进在部队的最前沿,由全营二百多人中抽调经验丰富,地形熟悉,方向感强的大四“老兵”们组成,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平时训练的体能标兵,有家在本地的熟路之人,有学习优秀,专业突出的学习标兵,还有政治积极 ,思想过硬的模拟营骨干。这么一批精英人士组成的“尖刀”之班,却也在实际行军中遇到了困难。由于地图上标注的乡间小道断断续续,加上挖山填地,将原来一条小路彻底掩埋,留下的只有一条上下二十几米,斜度七八十度的陡坡。对讲机里传来尖兵班长急促的呼叫:“报告营部,报告营部,前方路况凶险,已被阻断,是否通过,请立即派人勘察确定,收到请回答,收到请回答!”接到报讯,于主任,郭干事随营部快速行进到路况现场,经多方研究与试探,最后确定可以通过。所有骨干与尖刀班成员马上行动,愣是用脚,在七八十度的陡坡上踩出一条脚印坑来,为后续部队打开了一条可行之路。于是,整个队伍中,出现了感人至深的一幕,主任,干事不顾危险,亲自在坡边指挥,尖刀班的同志们,站成一排,一个人一个人的搀扶,一个人,一个人的接应。有些不会走山路的同学跌倒了,他们拉起,有些不敢下去的女同学犹豫了,他们扶好,整个队伍最终前后相依,左右相扶,全部安全的通过了这条坡道,同学们亲切的称呼它为“脚印坡”,而这条脚印坡的创造者,搀扶大家费尽千难万险度过脚印坡的尖刀班同学们,却再也顾不得倒一下鞋里的沙土,有一个劲的向前冲去,为大家寻找下一条出路……
(三)丛林穿越
好不容易跨越了脚印坡,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好景不长,还没走几步安稳的路,出现在队伍前面的,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这次拦路的,是一片怪树林。三四十米高的白杨树,与几十厘米高的小灌木混杂生长,将整片林子遮掩的密密麻麻,白杨树高大的枝桠,在风中左右摇摆,仿佛是在欢迎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又像在暗暗地挑衅:“不要踏进我的领地,否则,我们让你‘体无完肤’!”落了一地的黄叶,任谁也看不清楚,这下面掩盖着的,到底是拦路的枯枝断木,还是久久未曾冬眠,又被我们惊醒的蛇虫?面对这样的条件,我们主动变双队为单队,躲开左右那些张牙舞爪的枝桠,缓缓的搜索前进。每走一步,前面同学一句关怀的叮咛,“当心,有坑!”总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动,霎时拉近了90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使是小心翼翼,还是有两名同学不小心磕到了,这回轮到我们负责断后的收容组起作用了。收容组由各连抽调精干的班排长组成,专门负责收容走不动的或者是受伤的同学,同时也是保证全营不掉队,不走丢一人的最后安全保障。有两名同志磕着了,受了点轻伤,收容组就帮他们背起挎包水壶,并扶着他们紧随大队伍前进。初冬的树林,本就金黄而灿烂,更因为有这互相搀扶与关怀照顾的一幕,而熠熠生辉。
(四)和谐兄弟情,精彩文艺兵
从怪树林穿过,经过北崛垛村,南崛垛村,黄良镇,队伍一路士气高昂,整齐行进,村民们用不太标准的陕西普通话,指念着旗帜上“西北大学国防生”的字样,都从心底流露出欣慰的赞扬:“这帮后生们真不错!”我们行走在队伍中,也有一种暖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是西北大学国防生,出了校园,我们代表西北大学,代表国防生,更代表神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刻,我们用平时的刻苦训练,用良好的纪律和素养,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与赞扬,为国防生和军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过了西古城村,终于到了我们中午的休息地。细细算来,我们已经行军整整四个小时了,大家都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又困又饿,昏昏欲睡。这次休整来的恰到好处,所有人都欢欣鼓舞,掌声雷动。大家将红旗插在土丘的最高处,全营成员称方正整齐排列,席地而坐,开始拿出自己的水壶与干粮,共进午餐。本来行军拉练,干粮应当统一,但是地方特色大学,自然有他不一样的特色与生气,从食物上,就可见一斑。大多数同学带的都是压缩干粮,因为它体积小,热量大,可以携带更多,又看着比较专业。然而很大一部分同学,还是用吃食,显示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特色,有带牛肉干的,有带葱花饼的,带面包的,带蛋糕的,带鸡蛋的,带香肠的,带榨菜的,甚至还有同学,带了一包臭豆腐的!大家互相交换,一起品尝,仿佛刚才那些艰苦的行进,都已飞到九霄云外,而此刻只有“天南地北是兄弟,国防同学一家亲”的欢乐,到处都是年轻的朝气与欢乐!当然,有带的丰足的,也有很多对行军消耗估计不足,自带干粮只够垫个底的,这样的情况下,少不得面带嘻笑,互相揩蹭的,倒也是你让我退,你藏我“夺”,其乐无穷!各级骨干对于自己所领导的成员,嘘寒问饱,少不了的关心爱护,使同学们称赞不已。
水足饭饱之后,大家将队列围成一圈,开始观看文艺班同学们就给大家准备的节目,歌声飘扬,舞步刚劲,三连为大一小同学们,热情活泼,准备充分,首先为大家奉献了歌曲《老男孩》,《国防生之歌》,相声《青春》尽情展示了我西北大学国防生的年轻与活力,女同志们的歌声,永远是军营的亮点,文艺班女同学们演唱的歌曲和舞步穿行,将整个会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三连表演完毕之后调皮的小伙子们又开始拉起了高年级学长们的节目,双方你来我往,激情飞扬,场面欢闹异常,气氛热烈愉悦。最终,二连的同学们为大家表演了歌曲《士兵的桂冠》,还顺带搭台演出了相声《梦想》,逗得现场笑声频频,连主任与干事,也忍不住开怀大笑,不住的鼓掌喝彩。一连同学们为大家演唱了歌曲《我爱你,中国》。抑扬顿挫的声调、悠远嘹亮的歌声,以及它饱含的爱国情感,征服了现场的每一名听众。最后干事提议让所有的骨干为大家献歌一曲,以示助兴,同学们热烈响应,将模拟营各级骨干请入圈内,为大家合唱了《严守纪律歌》,所有人在歌声与欢笑中,忘记了劳累,尽情享受着青春的绚烂。
(五)辛苦折返路,十里从军行
下午2点左右,队伍重新整装集合,清点人数,收拾垃圾,开始了迂回回“营”的道路。此次行军路线为“o”字型路线,全程不走回头路,也就是说,即使回去,每一步路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探索。举旗的同学累了,大家轮流替换,本着什么都可以倒,军旗不能倒的信念,大家用自己的臂膀,让西北大学国防生的旗帜,始终在队首笔直矗立,迎风前进。
队伍路过崔家营村时,村民们指引我们可以从河流中穿行,但是耳闻不如目见,等尖刀班真正赶到河沿时,才发现桥板已经塌陷,湮没在水底,整个桥梁成为一座水下桥梁,英勇的尖刀班成员互相协作着,在水中试探前进,以长木棍为先导,试探水文情况。等他们全部上岸,尽管有河底桥垫路,他们的衣服,还是自小腿以下全部淹没,为了大家的安危,他们用自己的身体,趟过了冰冷的河水,他们的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英勇向前的精神令在场所有同学们发自肺腑的感动。最终,本着安全第一,对所有国防生负责的态度,经主任于干事和全体骨干商议,绕道回行,另寻他路。这是一个艰苦的抉择,为此,所有人后队变前队,前后多绕行了大约十里的路程,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决定,体现了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爱兵之道。这一次,我们走了唯一一段回头路,这一次,我们用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明智抉择,诠释着爱与生命的真谛。
(六)冲锋追落日,气宇壮山河
下午5点左右,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大家经过一整天的长途跋涉,已经到了离学校还有三公里的最后一个直道。此时此刻,所有人都已在长途消耗中精疲力竭,脚酸腿疼,可是越困难的时刻,越能陶练一个人的意志,越艰苦的时刻,越能检验一支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是铁是钢,到底能打几颗钉,最后这个冲刺,就是对所有人最好的验证。每个人摩拳擦掌,都想为自己的班级,自己的连队赢得荣誉,每个人都绑紧裤管与鞋带,都用意志,支撑着疲倦的身体,随时准备冲锋,拼出个一二三四来。随着干事一声令下,全营一起,开始了最后的冲刺,他们有的以班为单位,大家互帮互助的一起前进,有的战略性的化整为零,灵活机动的进行着一个又一个的超越。评比方式为以每班,每连的最后一名同志成绩为准,评出先进班级与连队,大家的体力透支已经相当严重,但是为了尊严,为了使命,为了荣誉,每名同学都使出自己最大的力气,去拼搏,去抗争。严肃的竞争规则注定会在同一个集体中也有个先后输赢,虽然我们的摄像机,记录下了那些冲在最前面飞奔的身影,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冲了,只要冲了,就没有输,因为我们的集体赢了,我们所有的国防生,已经过了艰苦的淬炼,胜利抵达了学校附近。
冲刺完成后,西北大学的灯光,在黄昏留给我们的最后一抹残红下,显得格外的温暖而亲切,主任和干事带着满意的笑容,并且为我们此次拉练的圆满成功,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我们的训练成果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我们用实践证明了:我们是合格的!党和军队对最坚强的后备力量!讲评完毕之后,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又一次回到这熟悉的校园。这一刻,我们终于明白了革命先辈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这一刻,我们终于知道,我们也可以肩负起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我们也用行动向所有人宣示了,面对困难,我们是可以的!

从学校东门出发 赵嘉仁 摄

在尖兵班开出的“脚印坡”上前行 赵嘉仁 摄

丛林中穿越 赵嘉仁 摄

模拟营骨干文艺表演 刘一波 摄

尖兵班在小河上探路 刘一波 摄

向终点冲刺 刘一波 摄

干事对本次拉练进行总结 王笑 摄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