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团学新闻  -  社会实践  -  正文

走访大院遗址,发掘陕商精神

发布日期:2017-08-08  阅读量:

团队名称:寻访陕商大院遗址调研团

调研地点:三原周家大院、泾阳吴家大院、陕商博览馆


  2017年暑假,西北大学文学院赴泾阳、三原陕商大院遗址调研团在邵颖涛老师的带领下,顺利完成了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的主题是“走访大院遗址,发掘陕商精神”。我们本次调研以著名陕西女商人周莹的生平事迹为研究的线索,走访泾阳三原一带周家吴家两个大院遗址,以及陕商博览馆,追寻陕商发展的历史足迹,深入探寻陕商文化,进一步发掘陕商精神的内涵。

1502176575133467.jpg

  调研团第一天来到周家大院。周家大院位于咸阳市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原来叫“孟店民居”,后改为周家大院。这是乾隆末年时任清朝仪大夫邢部员外郎周梅村的府邸(周梅村即周莹的曾祖父)。清同治年间被战乱烧毁,由原来的十七院变为一院。该院占地3206平方米,建筑面积883平方米。高墙大院、雕梁画栋,体现南北建筑风格的融合。房屋主人有商人和文人的双重身份,因此房屋布局整体庄严肃穆,格调高雅。随处可见石雕、木雕技艺精湛,栩栩如生。砖雕吉祥物,满怀美好的祝愿,群板上雕有故事组图、蓬莱仙境、关中八景等,如“孟浩然踏雪寻梅”、渔樵耕读组图等,寓意深远,耐人寻味。院内楹联、匾额,如“闻善心喜”“见书手钞”“忠孝延年”“谦受堂”等无不体现主人的文化品位和人生理念,体现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周家大院在1992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还建立“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20件,其中有三级文物3件,陈列展品丰富繁多,是秦商文化留下的极其珍贵的物质遗产。我们在听取讲解员的介绍之后,又采访工作人员咨询了一些关于周家发展和周莹个人有关的资料。

1502176804456007.jpg

  参观了周家大院之后,调研团奔赴泾阳县安吴堡村吴家大院。史料记载周莹以冲喜的缘由嫁到吴家,婚后五天,丈夫吴聘过世,因此后世称为安吴寡妇吴周氏。这里是周莹的主要活动场所。周莹接手吴家家业之时,吴家早已败落,多家商号已经关闭。但她凭借自己的经商才能,不仅恢复原有产业,又在其他各地设立商号。她还因捐资助国难获得“二品诰命夫人”的荣誉,御赐“护国夫人”牌匾,并因在当地广济百姓、乐善好施,又捐资赈济灾民、修建文庙等公益事业,载入县志,成为安吴的传奇人物,她的义举至今被广为流传。周莹在生意鼎盛之时,耗巨资修建住宅,仿照紫禁城的建筑格局建筑风格,也就是后来有“小紫禁城”之称的吴氏庄园。可惜经历战乱时局变革早已毁灭,现保留有安吴青训班旧址、迎祥宫、望月楼和吴氏陵园四处遗址,依然为我们提供可靠参考价值。

 

  吴氏庄园一部分,建筑面积1012平方米,据我们了解,此院落并非周莹所建吴氏庄园的旧址,而是周莹的公公所建,因此是官宅布局,依南北中轴线排列;抗战时期周莹的养子吴怀先将此宅院借与于右任,作为共产党青年训练班。为了深入了解陕商历史的发展和在当地的流传,以及获取更多有关周莹的资料,调研团对安吴青训班附近的居民进行采访。参观安吴青训班的时候,我们采访到了文保员姚老师(现为青训班工作人员以及陵园负责人),他利用上班之余,向我们讲述了周莹有关的故事,皆为口传,因姚老师与吴家渊源颇深,且与吴家后人至今来往密切,因此他提供的资料相对比较可信。此外,调研团还采访到吴家北院(吴家分东西南北中五院,周莹属于东院)后人吴忠锋先生(老人现居住在迎向宫对面),老人家热情的将我们请到家里,向我们讲述自己所知道的家族史事,并给我们翻阅了他们的族谱。调研期间,我们又对当地附近居民有选择性的进行采访,并记录下所得信息。


1502176729968301.jpg

望月楼在安吴青训班旧址的隔壁,建筑风格古朴,有曲径通幽的意境,保存较为完好,为1985年拆除重修,1988年彩绘而成.

1502176862140817.jpg

  参观完安吴青训班旧址,调研团获取批准,进入吴氏陵园。陵园坐落在青训班东北方的一片空地,园内古柏密布。抗战时期,曾作为是青训班的露天课堂。这里埋葬着吴氏祖孙四代人,周莹的公公吴蔚文夫妇,吴蔚文之父吴萼轩夫妇,吴萼轩之父吴恒德夫妇,最西边是周莹的丈夫吴聘的墓地,没有后人,也没有立碑。著名国学家吴宓大师的墓地也在这里,每年清明节,西南大学的学生会组织前来祭拜。吴宓先生是周莹的堂侄子,吴宓先生在清华读书的费用为周莹所资助,吴宓先生对这位伯母评价甚高。旁边紧挨着是他的弟弟吴协曼夫妇之墓。南边是周莹养子吴怀先的儿子吴少怀的墓地。但他的父亲吴怀先因战乱时局未埋葬在吴家祖坟。 陵园结构布局严谨,建筑规模宏大,石马石碑石坊保存较为完好,尽显一代古墓的庄严和气势。园内石碑楼四座,每座长六米,宽两米,高十二米,牌楼雕工精细。该牌楼为为三间四柱三楼石碑楼,明楼顶建造一小型二层重檐四角攒尖亭。梁坊多雕刻动物、山水、人物、生活器皿等图案,虽历经百年讽喻侵蚀,但依然可见其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的工艺。园内的石马、石狮子、石羊、石柱等许多已遭到毁坏,但依然可以看出修建陵园之时所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而这些都是周莹的功绩。

  长路漫漫,上下求索。通过走访大院遗址、参观陕商博览馆、采访附近的居民以及有关工作人员,查阅历史文献资料,聆听关于女商人周莹的传闻,我们了解了许多资料信息。尽管有关她的经商具体事例不详,但她赈济百姓、捐资助国的大义举措却真实存在。为了获取更多可供考证的文献资料,几天的时间里,我们又走访了当地的县志办、档案局以及文物旅游局,通过翻阅泾阳县志以及其他的文献资料,尽管有关周莹文字记载较少,但在我们还是找到相关文字记载。本次的调研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县团委书记及副书记热情接待我们,并对我们的调研给予肯定与支持,就调研相关内容召开简短的座谈会,向我们提供相关信息以及建议。此外,还帮我们请到文物旅游局宣教室李甜主任,接受调研团的采访。周莹作为陕商典型个例,她的经商才能和她创造的商业繁荣,以及她伟大的精神品质,都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学习,在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今天,建设三个陕西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这样的精神作为依托,来号召更多的人才加入到陕商的队伍之中。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经过一周的团结合作和不懈努力,我们的成果颇丰。不仅获得了有效资料,更在调研期间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并且每个队员的自身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尽管处在高温环境中,但作为西大人,我们时刻不忘公诚勤朴的校训,展现西大学子良好的风采。调研结束,但我们前进的步伐永不停止。

1502176994137099.jpg

(来源:文学院“寻访陕商大院遗址”调研团责编:胡仕婷)

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 COPYRIGH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西安郭杜教育产业园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 710127        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