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团学新闻  -  社会实践  -  正文

走进博物馆,走进历史的深处

发布日期:2017-08-08  阅读量:


团队名称:西北大学石刻博物馆文化调研团

活动时间:7.9—7.15

活动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2017年7月9日,在任雅芳老师的带领下,西北大学文学院“石刻博物馆文化调研团”顺利抵达本次实践调研的目的地——河南省洛阳市。我们从“西都长安”来到“东都洛阳”,在七天的时间里,走访了两家国有博物馆,三家民营博物馆,采访了各个博物馆的馆长、副馆长,以及洛阳市民营博物馆协会会长、洛阳文物管理局副调研员王支援研究员,洛阳市文物管理局的杨小光副局长。同时,我们也对当前国有博物馆、民营博物馆不同的生存处境,洛阳市石刻博物馆的馆藏设置、运营管理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做了详细调研,此外我们还对各个博物馆中存有的碑碣墓志,设置的丝绸之路文物展进行了初步了解,躬行得真知,此次调研我们获益匪浅。


  遇见温润石刻,邂逅如玉君子——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

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3月,是继中国文字博物馆后唯一一家民营资本创建的历史类专题文字博物馆,由知名收藏家及民间金石研究者朱晓杰、朱晓辉两兄弟创办,收集和保存了历代碑刻、汉晋刻文砖铭、北魏削文拓片、古籍拓片、金石学史料等5000余件文字类文物及标本。博物馆坐落于洛南隋唐古遗址上的中国国花园内,收藏了5000余品北魏削文瓦铭,是国内收藏削文瓦铭最多的博物馆。7月9日,调研团抵达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对博物馆展厅的设置、藏品的数量与质量、藏品陈列展览的方式等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同时我们也对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的副馆长朱晓辉老师进行了专访,朱老师热情地解答了我们在博物馆机构设置、运营情况、宣传情况等方面的疑惑。在朱老师看来,运营博物馆是一项事业,更是一份情怀,朱老师说:“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与文物的相遇是一种缘分,文物属于全人类,我们收藏者曾经拥有过文物是一件三生有幸的事,在漫长的时光里,我们也仅仅是陪伴文物的一个过客……”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无法看到盈利、无法赢得太多支持,但我们首先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走进千唐志斋,领略唐人风采——千唐志斋博物馆

千唐志斋始建于1933年,是全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由清末遗老张钫老先生所建,主要采用豫西民窑的建筑风格。千唐志斋内尚存各类藏石1419件,尤以唐志居多,达1191件。此外尚存有墓志盖19件,郑板桥画风、雨、阴、晴竹姿四条屏,以及其他各类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碑碣54件。近年来新征收墓志1000余方,进一步丰富了馆藏墓志的内容。7月11日,调研团一行八人抵达千唐志斋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对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藏品特色等进行了实地的调研与了解。在讲解参观完毕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千唐志斋的柳海峰副馆长。谈到馆藏文物排列方式时,柳副馆长提到,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诟病从前人们的智慧,当时张钫先生所采取的镶嵌式排列法有一定的先进性,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既保存了文物又节省了建筑材料;但是,这种文物展示方式对于墓志铭本身的损害较大,不易保护与修复整理,目前博物馆也在探讨选择一种更合适的方法保护已经镶嵌进墙壁的墓志铭。除了文物保护与利用的难题外,柳副馆长还提到了人才匮乏的问题。但是对于未来,柳副馆长还是充满信心,随着即将上线的“数字博物馆”和在计划中建设的新馆,千唐志斋的未来会更加熠熠生辉。

 

  静听九朝石语,踏寻历史足迹——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

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是一家以展示古代石刻与拓片为主的民营博物馆,收集了自东汉至明清500余种碑志、拓片,同时还出版了《洛阳新获七朝墓志》、《洛阳新获墓志》、《书法丛刊》等五套专业书籍,曾与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过多次拓片展活动。博物馆共3层600平方米,收藏了自东汉至民国时期的历代石刻及拓片360种、元代至民国时期的珍贵拓本20种、汉晋砖志35种以及140种刻石印章。7月12日上午,我们一行八人抵达了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对这家民营博物馆的馆藏特色、经营方式、生存困境等进行了调研与考察。馆长齐运通先生和蔼悉心地向我们一一解答,采访中齐先生语重心长地说:“墓志就像一本书,可供后人研究一辈子”,同时勉励我们年轻人:“做人做事要下苦功夫,做一门功课就像解剖一只麻雀,把他的五脏六腑搞清楚才行”。齐先生从事文物工作和研究40余年,兢兢业业,乐此不疲,退休之后,他创办了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在他的努力下,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成功出版了《洛阳新获七朝墓志》、《洛阳新获墓志》、《书法丛刊》等五套专业书籍,接下来,他们将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北朝墓志全集》的筹备以及出版工作中。

 

  探访都市中的桃花源——龙门博物馆

龙门博物馆位于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北入口处,背依西山,面朝伊河,南邻石窟佛龛,北接繁华之地,是洛阳目前最大的民营博物馆,亦是国内唯一的佛教专题博物馆。博物馆以龙门石窟为中心,以佛教文化为主题,以丝绸之路为线索,集保护、研究、展示、营运、传扬为一体,努力宣扬人本文化。7月13日上午,我们寻访到这座都市中的桃花源——龙门博物馆,馆内不仅设置了专门的丝绸之路展,还藏有大量的碑碣墓志文献。我们对博物馆的建筑理念,馆中丝绸之路相关展品的选择依据、陈列方式等进行了考察和调研,此外我们还得知馆中有许多尚未公布的碑碣墓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讲解员也告诉我们馆长目前正在筹建一个新馆,以更好地保存和展示这些碑志文献。上午11点,我们有幸采访到了龙门博物馆的馆长王迪先生。馆长侃侃而谈,从筹建博物馆的初衷、理念,到博物馆的未来规划,再到龙门精神、丝绸之路文化,王迪先生给予了我们太多的精神食粮。当谈到民营博物馆的生存困境时,王馆长说:“博物馆就像一粒种子,需要成长更需要呵护,若把博物馆当作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理想,那么再艰难也不会觉得凄苦,心甘情愿为它尽心竭力,博物馆就是我的理想,它能成长就是我的幸福,我愿意把自己所创造的一切财富向它转换。”


  访洛博,得新知——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地处隋唐里坊区西北隅,北临风光旖旎的洛浦公园,南接初具规模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博物馆目前开放了9个常设展厅,分别包括《河洛文明展》、《古代石刻展》、《馆藏书画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洛阳珍宝展》、《宫廷文物展》等,另外还有三个临时展厅,馆藏文物40多万余件,展出文物1.1万余件。其中洛阳博物馆的石刻馆主要分石刻造像,碑碣墓志两个部分。石刻造像部分展出有东汉石辟邪、北魏石翁钟、隋代石狮、宋代石虎等形神兼备的石刻精品;碑碣墓志部分展出有东汉熹平石经、唐代张説墓志、北宋富弼墓志等重要石刻文献。人们常说,到洛阳,不到洛博是一种遗憾。在本次实践调研的最后一天,我们前去参观了洛阳博物馆。我们抵达博物馆时,恰逢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与中原”文物展。从两汉的“丝路开启”,到隋唐时期的“八方来朝”、再到宋元明清的“丝路展延”,丝绸之路就像一根纽带,连接了世界,融汇着不同的文明。白衣彩陶钵、“关”字瓦当、长颈玻璃瓶、三彩载丝骆驼、青花莲瓣洗……不同的丝路遗珍,共同再现着丝绸之路上的驼铃悠扬、马蹄声声。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汉唐风。丝绸之路不仅是历史,更昭示着未来。

  

  路漫漫兮,更需上下求索。为了对洛阳的民营博物馆、石刻博物馆有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我们还在参观调研博物馆的间歇,采访了洛阳市民营博物馆协会会长、洛阳文物管理局副调研员王支援研究员,洛阳市文物管理局的杨副局长。王研究员和杨副局长都指出了当前民营博物馆所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但同时也都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民营博物馆正处于发展初期,路漫漫兮,更需上下求索。杨副局长还提到无论是民营博物馆、还是国有博物馆,做文化视野都要有学术视野和宏大视角。“欲贤世上观古人,不识今人看古人”,走进博物馆,走进历史的深处,七天的调研,我们所眼见耳听的不仅是历史,更是人生。虽然调研结束了,但这份记忆经久不散……


1502177730136892.jpg

1502177788651716.jpg

1502177824474640.jpg

(来源:西北大学石刻博物馆文化调研团  责编:胡仕婷)

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 COPYRIGH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西安郭杜教育产业园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 710127        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