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进程已经过半,进入了如火如荼的白热化状态。细数前期的互动成果,虽一路艰辛,但也一路收获颇丰。
第一站:冒雨出发,砥砺前行
7月6日,西北大学法学院法律援助中心“普法·逐梦”暑期社会活动实践团全体成员,带着老师们的殷切期盼,怀着普法便民的法律梦想,向着目的地咸阳市礼泉县进发。历时五个小时,抵达目的地后,立刻与礼泉县司法局取得联系,洽谈商议活动期间的整体规划。其后,团队内部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重申安全问题,部署活动计划。
第二站:法律援助,为民答疑
7月7日,普法实践团11名队员随同带队老师前往礼泉县法律援助中心,出摊设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其间话题主要涉及婚姻家庭、财产继承、抚养赡养等。在为群众答疑解惑,提供咨询的时候,队员们深感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衔接上的不足,于是,在法律援助咨询服务结束后,全体成员与礼泉县法律援助中心的资深律师们进行了一场座谈会,律师们亲切耐心的解答了所有问题,并为队员们以后的法律之路提出了殷切的希冀。
第三站:育才广场,法律宣讲
7月8日,法学院研究生普法实践团一行抵达礼泉县育才广场,这里是整个县城人口聚集密度最大的地方,也是普法宣讲最好的地点所在。展开横幅,摆好旗子,队员们便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法律常识宣传页向广场上的群众耐心介绍,普及法律常识,告知救济途径,宣传内容主要涉及普通群众最为关心也是纠纷最多发的领域,包括房屋拆迁、婚姻家庭、抚养赡养等。此次活动吸引了不少群众,实际效果显著。
中期小结:
经过最近几天的活动,不论是普法宣讲还是提供法律援助,都让全体成员对法律和社会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也对暑期实践活动本身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知。
一方面,从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关系的角度看,法律不能是活在象牙塔里的权威,只有将它运用到解决一个个社会实践问题中时,才是法律最高价值所在。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鸿沟,必须通过多次参加实践活动,进行实践经验积累才能逐渐缩小,达到理论发展与实践活动的统一。
另一方面,从暑期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认知角度看,暑期实践活动是我们大学生步入社会,深入实践的一次宝贵的机会,所有的参与者必须有问题意识,将形而上的理论知识充分合理的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知行合一,才是实现价值的关键所在。
(来源:西北大学法学院普法筑梦专业实践调研团 责编:谭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