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团学新闻  -  社会实践  -  正文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发布日期:2016-07-21  阅读量:

假期刚刚开始,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弘扬长征精神,共建美好家园”“红桅杆”思政理论学习社团暑期三下乡调研团队赴渭南市孝义镇开始了为期七天的调研活动。短暂的七天里,团队先后在镇政府、孝联村、孝丰村、吝家村、什马村和孝义镇卫生院等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建、社会管理、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走访访问、参观学习和集中宣讲,体现了哲社人较高的思政理论水平和能力。



【贯彻核心价值观,实现伟大中国梦】
7月10日初到孝义镇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团队成员都有些茫然无措,调整了心情后,大家按照自己的计划开始了工作。当天晚上,大家聚在院子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讲述了党建党95年的光辉历程,并明确提出要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总要求和总部署,坚定不移贯彻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了解了讲话的主要内容后,大家纷纷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一定要深入学习经典理论,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研从镇政府开始,一上午的座谈会让大家充分了解了当地政府学习和贯彻国家政策和理念的方法,基本了解了孝义镇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为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贫困乡村践行状况的调研打好了基础。之后队员们在镇内各个村进行了问卷调查,烈日炎炎但完全没有打消队员们的热情。队员们敲响一个个房门,微笑询问,认真的回答着村民们的问题,真正感受到了基层民众的生活状况,思想态度,在调研的同时也增加了民众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短短24个字朗朗上口,可是如何将这24个字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也有不小的难度,和孝义镇小同学们的互动让队员们打开了连接的窗口。队员们从他们的小小梦想聊起,“我要当一名医生,因为可以救死扶伤。”,“我要成为一名军人,因为军人可以保家卫国!”,这些小小梦想汇集成为伟大的中国梦,只有保护孩子们美好的童年,让他们自由而快乐的发展和成长,小小的梦想才可以实现,而只有这些美好的梦想实现,祖国的未来才可以真正成长为栋梁之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守护传统文化,转变发展方式】
孝义镇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团队当天的实践活动开始于充满历史气息的百年老街,结束于充满现代气息的农业观光园。一行十五人穿过村里的小路,看见了路尽头拥有百年历史的涝池。过去,北方大部分村子中间都有涝池,大都是土挖的一个泥坑。但在孝义镇,却有一个石砌花雕的大涝池,可谓是古镇孝义的见证者之一了。泛黄的牌匾上写着“保护文物”四个字,牌匾有些生锈了。
石涝池大概修筑于乾隆到嘉庆年间。孝义过去叫仇村,而涝池被叫做“天泉”。那时,池水清澈,里面有很多小鱼。石塘四周高,下雨时雨水沿街流向涝池,同时西北入水口又是泄水道,当池中水蓄满时,就沿泄水洞倒流排出,入城壕。每到盛夏季节,镇上的人们在池塘四周乘风纳凉,听说书,唱曲子。池中鱼儿悠游,蛙声阵阵,池旁柳树上蝉鸣悦耳,一派江南水乡风光,为古镇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如今的涝池虽然没有了昔日的风光,但仍静静伫立在小镇一隅为人所称道。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加强人们保护文物和传统文化的意识,古老的涝池如何加强修护,重现往日生机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沿着涝池旁的小路一直向南走,就走到了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街。道路两旁是用青石砖盖起的老屋。有的老屋年久失修早已无人居住,有的老屋门口还站着年至古稀的老人,他们站在那里不动声色的看着我们这些代表着现代文明的闯入者。整条古街十分静谧,大家走走停停,触摸了废弃邮局的砖墙,欣赏了房顶上飞起的屋角,安静的古街似乎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了。古镇孝义历史悠久,这样具有文化底蕴的老街并不在少数,当地政府和民众要想使传统文化不淹没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继而保留和传承下来,任重而道远。



走出了古街街道,一望无际的农田映入眼帘。孝义镇农作物多种多样,黄花菜、葡萄、山药、玉米、芝麻、向日葵……各种农作物在田间分布着。晚上六、七点正值太阳落山的时候,晚霞笼罩在天空中,勤劳朴实的农民们仍然在田间忙碌收割着。通过团队的走访调查,发现孝义镇农业发展依然以自产自销的方式为主,保持着传统农业固有的样子,各家各户自给自足。从古镇孝义的今天来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农业技术无可厚非,但如何使之与现代农业技术合理地结合,对加速发展农业生产,建设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沿着田间小路没走多远,团队的目的地就到了——孝义镇正在修建的农业观光园。该观光园采取循环发展的经营模式,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种植苜蓿供乳牛食用,乳牛的粪便养殖蚯蚓,蚯蚓投进池塘里喂鱼,供人们来此垂钓休闲。兴建农业观光园是孝义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初步尝试,也是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的一次尝试。孝义镇政府方面对大家讲到,如今兴建观光园还存在包括土地使用方式在内的诸多问题,工程还未修建完,又因为诸多私人问题处于停滞状态,能否成功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初次尝试,对于发展中的孝义也是一次考验。

当天的走访,让队员们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孝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站在历史发展节点上的孝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下,古镇孝义如何保持自身历史文化底蕴不被淹没,又如何在大背景下实现自身的发展,对其而言是一次关键的考验,甚至对于大多数与孝义镇具有相同背景的村庄都是一次考验。孝义镇一方面应继承和弘扬古镇的传统文化,不应失去它不同于其他村落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应跟上时代浪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保证基本耕地的情况下发展第三产业和观光农业以此推进古镇的经济发展。古镇孝义的明天,必然是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明天。



【弘扬长征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2016年正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真正值得弘扬传承的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7月13日,经当地党委政府介绍,队员们一起去拜访了一位孝义老兵。渭南市孝义镇虽然不是长征的途径地,也不是根据地和目的地,但通过与高龄退伍老兵的访谈,队员们感受到了老人身上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与长征精神是契合的,而团队也会将这种精神继承和弘扬。

调研团队前往孝义镇老兵家的路上,当地书记向队员们介绍,老人已经82岁了,20岁就参军,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兵,曾先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最令队员们敬佩的是老人对党的记忆,尽管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他还清晰的记得当年毛泽东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所做出的“农村生活极为艰苦,坚强意志绝不怕苦”的指示。老人说在国家最困难的日子,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正是党的正确领导,正是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支援农业生产期间自己最大的感受可以用一首打油诗来概括“党的政策字字金,条条能和民众心,万众一心抓农业,挖掉穷根种富根。



老人有一个愿望——在有生之年再去一趟北京,再去看看北京天安门。遥遥北京,对很多人来说,无非是一张车票,可这座城却是多少老一辈人不可企及的梦想,这是老一辈的北京情结,亦是一代人不可言说的夙愿。任岁月悠悠,容颜已老,但那份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却从未消减过半分,这是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品行,亦是老一辈共产党人不屈的灵魂。

革命年代的老兵,是留给这个时代最好的财富,是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努力造就了当今和平的岁月,富强的国家,他们完成了他们的使命,现在这一份责任由我们来传承。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通过此次在渭南孝义镇的调查研究,团队看到了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全镇各个村村容村貌的改变与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也不难看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难度与失误。但依然相信,在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坚持与广大农民群众保持联系,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运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增进群众的价值认同和利益契合点,才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才能使每一位村民从中受益,才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实现。如今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新长征的路道阻且长,在用思想引领生活实践的同时,也应当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来源: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三下乡团队    责任编辑:李会平
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 COPYRIGH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西安郭杜教育产业园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 710127        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