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团学新闻  -  社会实践  -  正文

文学院“佛寺在文化交流中的功能与价值研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15-07-29  阅读量:

本次调研主要是依托“丝绸之路”的文化开发价值,以“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大、小雁塔、兴善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为基础,并结合”一带一路“的大背景,因地制宜宣扬长安佛韵,提出西北丝绸之路沿线文化发展的新方法。同时,以印度总理莫迪访问大兴善寺为契机,从东南亚地区信奉佛教的状况,深入了解了佛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在9天的社会实践中对长安佛寺历史、佛寺故事、佛教文化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对寺庙高僧进行了采访。
在本次调研活动开展的前期,我们提前给宗教协会发了便函,注明了团队要采访的佛寺和调研的方向和目的,并与佛教协会取得了联系,宗教协会和佛教协会均对我们此次的调研表示了支持和肯定,并通过电话给了我们切入点和采访方向、佛寺之间文化的异同等,并派专人与我们联系,对调研过程的顺利提供了支持和保证。除此之外,文学院张昊老师对团队调研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强调,并和团队成员就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研究意义、预期成果等进行了讨论。



7月18日我们来到了“梵呗齐鸣风云散 佛号一声日月长”的大兴善寺,大兴善寺历史悠久,从建寺至今已有1700多年,在隋唐时代,长安佛教盛行,由印度来长安传教及留学的僧侣,曾在寺内翻译佛经和传授密宗,大兴善寺因此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同时大兴善寺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2015年5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参观了大兴善寺,更是在大兴善寺辉煌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行走在气势恢宏的大兴善寺中,同学们无不被浓郁的佛教气息所感染,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碰巧遇到了在寺内接待佛教专家的宽旭方丈,宽旭方丈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且与同学们合影留念,同时宽旭方丈也对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且表示会进一步支持我们的活动,得到方丈的认可与鼓励,让我们对之后的佛教文化之旅更加充满了信心。



经过一晚上的休整,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令人心仪已久的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是著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法相宗)的祖庭,迄今已历1350余年,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法相宗。寺内的大雁塔也是三藏法师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大慈恩寺规模宏大,其主要建筑有大雁塔、玄奘三藏院、雁塔广场,构成了大慈恩寺富丽堂皇的景象,同时,大慈恩寺也是中印佛教文化友好交流的基石,1998年印度玄奘寺住持、印籍华侨高僧释悟谦法师来华访问大慈恩寺时,赠与大雁塔两枚极其珍贵的佛舍利子,这两枚佛舍利不仅代表了中印佛教文化上的交往与互通,也在另一方面表现了新时期下中印两国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的新型关系。这对于我们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课题的拓展与深化大有裨益。



在领略了大慈恩寺的恢弘与壮丽之后,我们对接下来的佛寺之旅的第三天——荐福寺之行充满了期待。荐福寺位于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是唐高宗李治死后百日,皇室宗族为其献福而兴建的寺院,是唐代继慈恩寺之后的又一个佛教学术机构。在荐福寺的一天里,我们相继游览了慈氏阁、大雄宝殿、小雁塔、雁塔晨钟等著名景观,大家觉得与大慈恩寺相比,荐福寺更多的给人一种精致、细腻的感受,而且在一天的荐福寺之行中,我们有着不少的意外收获,首先,我们在寺内碰到了扬州大学“重走丝绸之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与他们领队的交流,我们对丝绸之路文化经济带的开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作为本地人的我们,也为他们详细讲述了西安的历史以及丝绸之路的起源,大家相谈甚欢,颇有一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意,在与扬州大学团队道别之后,我们又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老爷爷,炎炎烈日下,老人拄着拐杖为我们评古论今,大家都被老人渊博的学识所深深折服,快要分别的时候,老人又问了问我们之后几天的行程,并针对我们的课题提出了几点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总的来讲,荐福寺之行,我们收获颇丰。
“曲径通幽处,禅意悄自生”,第四天我们走访了位于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的卧龙禅寺。据寺内碑刻载,卧龙禅寺创建于汉灵帝时期,隋朝时称“福应禅院”,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长久以来,卧龙禅寺以禅宗道场为主,但兼传播其他宗派的经典、教义,被称作“各宗并弘道场”。除此之外,寺内碑石林立,文物荟萃,著名的有佛足迹碑、唐吴道子画观音像碑等,这些石碑,碑文清晰,是研究唐朝及明清时期卧龙禅寺的重要史料,同时也具有巨大的绘画、书法价值。随后我们还采访了一位在此修行一年多的居士,他带着我们一行人了解了他这一年的清修生活和对佛家之意的参悟,他告诉我们,来禅林即是为了修行,他说佛家让心更静,免去了俗物的牵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之后我们去参拜了卧龙禅寺如诚方丈的佛骨舍利,并且聆听了大师傅们对方丈功德的讲述,看到方丈的佛骨舍利,仿佛看到了方丈仁慈、博爱的一生。

“曲径通幽处,禅意悄自生”,第四天我们走访了位于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的卧龙禅寺。据寺内碑刻载,卧龙禅寺创建于汉灵帝时期,隋朝时称“福应禅院”,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长久以来,卧龙禅寺以禅宗道场为主,但兼传播其他宗派的经典、教义,被称作“各宗并弘道场”。除此之外,寺内碑石林立,文物荟萃,著名的有佛足迹碑、唐吴道子画观音像碑等,这些石碑,碑文清晰,是研究唐朝及明清时期卧龙禅寺的重要史料,同时也具有巨大的绘画、书法价值。随后我们还采访了一位在此修行一年多的居士,他带着我们一行人了解了他这一年的清修生活和对佛家之意的参悟,他告诉我们,来禅林即是为了修行,他说佛家让心更静,免去了俗物的牵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之后我们去参拜了卧龙禅寺如诚方丈的佛骨舍利,并且聆听了大师傅们对方丈功德的讲述,看到方丈的佛骨舍利,仿佛看到了方丈仁慈、博爱的一生。
青龙寺,一座同样与日本佛教有着渊源的寺庙,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祖庭,日本佛教真言宗祖庭,青龙寺位于西安市城东南的乐游原上,在中唐时期青龙寺曾盛极一时,当时有不少外国僧人在此学习,尤其是日本僧侣,著名的空海大师曾在此拜密宗大师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学成回日本创立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祖师。青龙寺曾在北宋时期遭到毁坏,一度一蹶不振,1963年起经过多年的考古调查发掘,在址上建起了新的青龙寺,寺分为东西两处,有日本捐赠修建的大型仿唐建筑——“惠果、空海纪念堂”,以及青龙寺出土文物展馆等,是许多日本游客神往的佛教圣地,值得一提的还有青龙寺盛开的樱花,1986年,青龙寺从日本引进千余株樱花树,每年的樱花季,庙宇楼台,香烟四布,满园春色,持久弥香,是驰名中外的著名景观。
可以说青龙寺的重现离不开中日双方的通力合作,这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密切合作。
第七天,我们来到了陕西省唯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广仁寺,广仁寺于1703年由清圣祖康熙帝敕建,寓意“广布仁慈”,在广仁寺的一天我们体会到了浓郁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体验到了“身心自在”的感觉。炎炎七月,广仁寺虽居闹市之中,却颇显静谧和谐,寺内殿宇庄严,花木茂盛,相得益彰。听寺内的喇嘛讲,广仁寺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广仁寺虽只有三百多年历史,但在历史上起着凝聚、促进西北边陲多民族团结的作用,是藏汉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的见证。



带着不舍与期待,我们终于走进了佛寺之旅的最后一站——西五台云居寺,云居寺位于西安市玉祥门莲湖路西段南侧,是著名的僧尼道场,听寺内的师太讲,云居寺名字的来源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为母尽孝仿照南五台在广运门以西修建了五座佛殿称为西五台以供其母朝拜,又因该寺上空常现祥云环绕久聚不散,有如菩萨显圣,故称云居寺。师太还对我们提到,云台寺五台中第一台与第四台均已毁于民国战事时期,其余尚且完整的三台分别称为前台、中台、后台,但因种种历史原因,余下的三台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香火一度中断。值得庆幸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云居寺也渐渐恢复了起来,香火也日渐旺盛。在听我们说明了我们的暑期实践课题之后,师太对我们活动的开展表示支持和肯定,并且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可以走进生活,热爱生活,通过寻访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佛教文化从而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怀着不一样的感悟,带着不一样的体验,9天的西安佛寺文化之旅到此就告一段落了,通过对这8所佛家圣地的走访,我们不仅体会到了佛教文化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看到了在新世纪的今天,佛教文化在加强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文化联系上所呈现出来的巨大推动力。通过这次佛寺文化之旅,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佛家文化的洗礼,“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人,我们不仅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应该注重自身精神层面的修养,静下心来,不浮躁、不骄傲,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从而真正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栋梁之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西北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璞、张雅靖)

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 COPYRIGH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西安郭杜教育产业园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 710127        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