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咸阳市秦都、渭城区
日期:2014年7月23日
穿街走巷,用脚步描绘交通路网
今天是三下乡的第三天,我们逐渐熟悉了这种晚睡早起的节奏,晨光熹微时纷纷打着哈欠开始一天的工作。我们小组今天的任务统计十字路口交通流量以及对我们负责区域的实地调研,将区域内未画出或不存在或者表示有误的道路在地图中修正,了解每一条道路的横断面及其周边地块的使用性质。
一大清早还精力充沛的方蕾学姐和我吃着早餐顺着人民东路向东走。一路上除了观察人民东路及其周边支路,还顺带观察了人民东路的早高峰情况。由于昨晚下过暴雨,今天天气十分凉爽,晨风吹在脸上,连心情也愉悦了很多。
人工统计交通流量是一件十分消耗体力脑力的工作。统计流量分早高峰时段、平时时段、晚高峰时段,每个时段一个小时。在这三个小时中,我们需要在十字路口统计各车道机动车(分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及其他)和非机动车(分自行车、电瓶车及其他)的数量,脑、口、手三位一体,每一部分都统计的是不同种类的车流。在统计间隙我们也与十字路口执勤的交警进行过交谈,交警同志的许多话使我们茅塞顿开,我们也向交警同志提出了许多我们观察到的交通问题。
由于早上我们所行走的地块是陕棉八厂、八方纺织厂和国棉一厂的厂区和生活区,其间东西方向只有一条民生路贯通(据说民生路原先也属于整个厂区内部道路),南北向全部由小区内部道路连接。生活区内有幼儿园、小学、中学、招待所、医院等等设施一应俱全,安静而富有生机,是一种我完全没见过的生活方式,也引起了方蕾学姐关于“安宁交通”的联想。
行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道路拥堵或存在隐患的地方,也有一些不明确的问题请教了街边的路人。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咸阳人民的热心。无论是坐在长椅上的阿姨,还是聊着天的大爷、奶奶,在听到我们的问题后都十分热心的向我们讲解,甚至周围我们没有问到的行人也主动来给我们说两句。有时我们不仅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还能收获到一些我们没注意到的问题。在问到他们关于交通拥堵的问题时基本上都能得到一些带有自己独特见解的答案。这一现象从我们来到咸阳的这几天在交警和出租车司机师傅的身上已经有所发现。热情、有想法、有见解的咸阳人让我们感到我们并不是一支队伍在战斗。
下午我们与董老师来到的是咸阳的老城区,顺着中山街一路向西南方向走,两边大都是上个世纪建造的,具有咸阳特色的砖房。生长了几十年的绿树遮挡着不宽的街道,两旁青灰的砖色,走在其中,让人仿佛有种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感觉。再走过一段路就是新开发的路段,虽然和之前的风格迥异但也显示出了一派更新的气象和未来老街区的发展方向。新建筑的建立必定引起该区域人流量车流量的变化,从而影响整条路的道路交通,是影响评定道路是否满足交通需求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将用地性质与交通联系在一起的原因。
到晚上九点,结束了一天九个小时的高强度行走,身体疲惫却内心充实的我们饱饱的吃了一顿晚饭,回到住处将今天一天的数据整理,把今天的所见所闻和一路上的感悟和收获总结下来。看着总结出来的满满进步,我们的内心充实而满足。虽然疲惫,却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能收获许多东西,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好。
窗外月色朦胧,而我们也要结束一天的调研,舒舒服服的睡个觉。明天,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咸阳交通调研小队,加油!
图1 队员讨论ing
图2 与阿姨交谈
图3 队员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