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三下乡实践就像一场旅行,有起点与终点,有欢笑和泪水。时间注定会将我们这几天的见闻与感慨,酿成一杯甘醇的美酒,滋润生命,滋养肝田。尽管那几天的一切都过的很简单。
简单的饭菜,简单的灶房。
做饭需要生火,生火需要拿柴火;要有菜可做,菜要去集市买。这些平时想都不用想的简单问题,在那几天却成了头等大事。生的火容易灭,柴火也偶尔被雨打湿;步行去集市要一个小时;想吃的菜不一定都有。在提着大包小包从集市回来的路上,不断抱怨没有这个那个,为什么辛辛苦苦跑了一天却只买回来了这些。
后来想想为什么不想简单点,因为没有人说集市上所有东西都要有,只是城里来的孩子觉得本应如此,所以每当饭到嘴里时,会觉得这就足够了。
经常生活在城市,一切生活都变得便利,变得伸手即来,误认为这就是简单,但那几天的生活,改变了我们对于简单的定义。
简单,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汗水。
简单的课程,简单的教室。
小学的数学课本里,被各种图画与儿歌占满,加减乘除的简单运算,不断重复的口诀与乘法表,不断地循序渐进的引导,就这样简单的数学,老师一教就是六年。就算是这样,面对简单的课程,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去讲,需要讲多细,也不清楚需要重复多少遍。有时,也许半个小时就能备好明天的课,但有时,会是漫长的一下午。
那几天的清晨,总能听见在这简单的教室里传来宏亮的讲课声,夹杂着粉笔在黑板上划过的声音。那声音一遍又一遍,重复着昨天备课时所想的所有思路与重点,简单的课程变成了所有繁杂思路中最简洁的陈述。
想起以前,小学初中时总觉得数学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总是讲了一遍又一遍,一节的内容总是被拖的很长很长。在那几天不断备课、讲课中明白,有些事情会因为过于简单而无法下手。有些简单到举个例子就能说明白的事,但想要真正弄明白就要从不同方向去了解它认识它。
简单,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思考。
简单的庄稼地,简单的庄稼人。
送走了上课的孩子们,下午的活动就是走出校门,去寻找成片玉米地里的人家。询问这里的教育,这里的风俗。倾听他们的想法,还有他们想说的话。
听说是大学生来做调研,他们不问调研的内容,也不问来自哪里,说出的第一句话永远是“先进屋坐”,这句话始终伴随着那几天的调研过程。浓郁的陕西话中包裹着庄稼人的热情与纯朴。每当调研回来时总在应证着来时突发奇想的话:“也许家门前有块庄稼地,人就会变得简单,因为不再担心物质匮乏,只关心日出与日落,慢慢开始想的简单,成了简单的庄稼人”。
简单的庄稼人想法也很简单,但伴随着庄稼人年复一年的劳作,简单的一句话却变得意蕴深长。他们说:“多读书是为了少吃亏”,他们说:“小时候会干活,长大了道理一点就懂,因为是通的”,他们说:“孩子想好好学就吃点苦供他,不想学了就回来,我们也不强求”。他们说…….那几天的生活不断证明着,简单的庄稼人,说的话也句句真切。
但他们也说:“好老师都留不住”,“孩子们都爱玩耍”,“城里的教学肯定好,但没有钱”,“家里有老有小,出去打工总不安心”,说这些话时,常常伴随着无奈与叹息。只是时间一长,简单的庄稼人也就习惯了。
简单意味着朴素,也意味着无奈。
简单的团队,简单的收获。
应该感谢这个队伍,尽管是作为队员来说,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去一个偏远的地方。八个女生,四个男生,简单的拼凑出一个小团队,竟给这个小乡村带来了些热闹跟不同于以往的记忆,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工作拼尽全力,相互的关照变得习以为常,分享调研时遇到的趣事,也分享调研某户人家贫困时的感概。
短短的七天有过艰难,记得那天一起开会到很晚,问题在不断地被否认中艰难地解决了,第二天,这个简单的小团队依旧与往常一样兴奋地踏上调研的路。
小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所收获,记得最后临走的前一天,一群孩子们跑回教室在黑板上写下 哪些不舍的话吗?那是每一个人见过的最漂亮的板书。
应该感谢这个小乡村,简单的灶房,简单的教室,简单的庄稼地。这里有简单的饭菜,简单的课程,简单的庄稼人。他们说着简单却又厚重的话,几句话就讲明了人生。想想曾在这里不断擦洗的黑板,在这里重复走过的小路,走过的房子,遇上的人,见过的事,采下的蒲公英,抓过的萤火虫。不知道汗水真有没有洒在小路,但唯一确认的是每个人的心都在那里迟迟不肯回家。
我们带给那里知识的同时,也在那里创造着回忆,我们把回忆打包带走,给它取名叫做“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