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廉洁,大家都不陌生,按定义讲,廉洁指:不贪污、腐化,不奢侈浪费,不以权谋取私,贪赃枉法,同时也指有道德修养,行为纯洁,不随便索取不应有的报酬和不正当的财产,并以身作则,同腐败现象做斗争。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将廉洁当做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有很多仁人志士也将廉洁这一品质发扬到了极致。
东汉杨震,暮夜有人馈送十斤黄金,说道:“暮夜无人知。”杨震回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斥退那人。这句话流传千古,后来许多姓杨的人家门楣曰“四知堂杨”。廉洁的他将廉洁内化在心,即使贿赂送到了眼前,也能不为所动,因此赢得了后代的尊重和世人的传颂。
汉末有一位太守陆绩,据闻是唐代陆龟蒙的远祖。罢官之后泛舟回家乡,两袖清风,身无长物,恐舟翻覆,于是载了一块巨石镇重。到了家乡,将巨石弃置城门外,日久埋于土中。直到明朝,破土动工时才出土,于是为其建了一座亭子,题其楣曰“廉石”。两袖清风的他,即使魂归多年,也能只因一块顽石被后人知晓,一块顽石也因他的高尚品质拥有了特殊的含义。
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包拯一直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持反对意见,几次上书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这一年正值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铁面无私的包拯果正直刚强又富有智慧,即使送礼的是当今圣上,也不忘初心,巧妙回应,真是精彩的范例。
古时的例子数不胜数,可廉洁绝不是只停留在历史中的,它也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个正直的当代青年会将廉洁作为自己的基本准则,自大学校园伊始到进入社会,都应从自身做起秉承廉洁之心。那么我们如何实践呢?
首先应深刻了解廉洁的内涵。毛泽东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正值青春的我们正在形成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的过程就是构建自我的过程,有因廉洁流芳千古的典例,自然也有因贪污遗臭万年的反例。在对比中也可以清晰地明白何为正确选择。其次,要将其放在心中。廉洁不是表演出来的,真正廉洁的人一定会散发出他的清正气质,并且有感动世人的能力。最后就是要真正实践。正因为有了那么多范例我们才愿意去实践廉洁,这或许就是榜样的力量,不需要有什么华丽的修饰他们的事迹,简单的语言就足以撼动人心。
不得不说,在革命年代,廉洁正直的革命者们为我们的革命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中国共产党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同志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恰值五四百年之际,百年之前的青年志士们,又何尝不是以廉洁之心,从勤从朴,一步步奠基新中国的基石呢?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更是多次发表关于反腐的言论: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经常抓、长期抓,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必须全党动手。”
“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正值青年的我们身上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在校学习是我们充实自我,改善自我的最好年华,时刻将廉洁放在心里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巨大的裨益,也会为国家的发展繁荣带来良好的影响。《荀子 修身》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廉洁听起来是一件简单微小的事情,实践起来也并不难,但是一旦发生了贪污的情况或者不重视这个问题,必然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做梦的时代,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太多太多,我们只有坚守住自己的内心,将廉洁真正作为一种自我操守和基本的做人原则,才会拥有真正抵御诱惑的能力和底气。
居里夫人说:“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拥有梦想并愿意为此付出是一件难得又伟大的事情。一个廉洁的官员会给人民带来福祉,一个廉洁的家庭会温暖和睦,一个廉洁之风盛行的社会人民的幸福感必定充足。如果说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做梦的时代,那我希望这个梦是正直的,是可以带给人幸福的,是廉洁的。
我们在此发出倡议:共建廉洁校园,从你我做起,反对学术腐败行为,拒绝团学组织腐败,积极行使大学生监督权利,反对“不公正、不透明、不公开”。只有廉洁的社会、校园才能保障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只有青年廉洁,才有廉洁中国,愿诸位师长、同学与我们共进、共勉。
(记者 刘晓宇 苏凤仙)